相关链接

第二期AI赋能交叉学科沙龙

来源: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点击率:

一、沙龙背景

传统的经管类学科正面临颠覆性的改变,学科的界限更加模糊、交叉更加明显、融合更加普遍,孤立的学科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各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渗透与融合是学科创新的必要手段,学科交叉融合是“新经管”学科发展的重要出路。

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使得AI赋能交叉学科建设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为推动《上海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扎实落地,学校通过搭建AI赋能学科交叉平台,为学校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展开深入探讨,挖掘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促成交叉学科团队协作,促进交叉学科团队建设,推动AI赋能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

二、沙龙预告

主题一:机器人应用冲击、职业可迁移技能和职业-技能合意性

内容简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机器人作为其重要载体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对劳动就业和任务分配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微观个体层面考察机器人应用对职业-技能合意性的冲击,从任务去常规化和职业可迁移技能需求增加维度,探究机器人应用对职业-技能合意性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剖析部分学历不足的劳动群体就业状况、工资收入和职业地位的变化。研究发现:(1)机器人应用会重构机器与劳动间的任务分配,使劳动者从事的任务去常规化,也会增加职业可迁移技能需求,进而降低职业-技能合意性。(2)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复杂问题解决、资源管理和社交等类型职业可迁移技能需求导致职业-技能合意性降低,这在新职业或数字职业中也有明显体现。(3)在机器人冲击下部分学历不足的劳动群体会借助智能化机器突破职业藩篱,推动职业地位向上流动;但也有部分劳动群体,被机器人替代而面临离职风险增加和工资下降等问题。技能深化能够帮助劳动者摆脱技能不足的困境,提高职业-技能合意性进而缓解机器人应用的负向冲击。

主讲人:王林辉,国际经贸学院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副主编,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新兴技术和劳动力市场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荣获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主题二:基于群智能协同算法的高维动态系统鲁棒优化

内容简介:群智能优化算法作为一种启发式的人工智能优化方法,它通过类仿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协作与信息交流,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并行处理等优点。本报告旨在探讨:为解决高维动态系统的时域鲁棒优化问题,设计基于群智能算法的动态时域鲁棒优化算法;并针对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或调度)代价问题,提出基于用户偏好信息的策略驱动时域鲁棒优化方案;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动态时域鲁棒优化算法的基本框架、测试和算法评估等相关内容。

主讲人:黄元君,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涉及群智能优化与决策、不确定环境下的鲁棒优化、多目标优化、复杂系统建模及其在经济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在《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Information Science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国家、教育部、省市厅级等科研项目多项目,多次应邀为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Knowledge-Based SystemsSoft Computing等权威期刊的审稿工作。

 

三、沙龙安排

(一)沙龙时间

202557日(周三)13:00

(二)沙龙地点

上川路校区文博楼436

(三)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即可完成报名。

 

科研处、学科建设处

202556

 

 

 


分享到: